《无人驾驶出行生态2025》报告发布 预计2026年实现高速L3规模商用
“服务生态正成为继汽车制造与数字技术之后的第三大竞争力。预计到2028年,中国汽车服务业市场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成为第二个汽车产业。未来,智能化将成为汽车服务业的核心方向,无人驾驶企业将在其中扮演生态聚合者与产业牵引者角色。”11月7日,在深圳举办的第一届无人驾驶出行生态论坛上,车百会理事长张永伟在发表《汽车产业竞争力新三角与“两化”协同发展》主题演讲时作出上述表述。
本次论坛以“共建无人驾驶新生态共创无人驾驶新价值”为主题,由车百会研究院与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论坛汇聚了政府领导、产业专家及生态企业代表,一同探讨无人驾驶从“技术突破”走向“生态共建”的关键路径。会上,《无人驾驶出行生态2025》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张永伟在演讲中系统阐述了智能时代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新模型。他指出,在非智能时代,汽车产业主要关注汽车自身的技术进步和制造水平。进入智能化时代后,数字技术与AI技术成为汽车竞争力的第二大支撑。而汽车服务业,即车辆离开工厂后全生命周期价值的开发,则构成了第三大竞争力来源。
“如果我们评价一个国家汽车产业竞争力如何,可能会重新建立一个新的评价模型。”张永伟分析,有的国家汽车制造强大但缺乏数字和AI生态,在智能化时代可能面临挑战;美国在数字技术、AI技术及应用上领先;而中国则具备更为丰富的服务业态,每个环节都为汽车产业提供新的价值创造空间。
论坛上,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李文广分享了无人驾驶商用进程的预测:预计2026年实现高速L3规模商用,2027年实现城区L4规模商用,2028年实现无人干线物流商用。他强调,无人驾驶落地将重塑出行生态,带来新的产业空间。为支持生态伙伴,引望将推出乾崑智驾生态开放平台,并构建智驾生态OpenLab,从开发、测试到解决方案全流程赋能生态伙伴。
《无人驾驶出行生态2025》报告系统梳理了无人驾驶在停车、充电、车服务、地产物业、保险与地图服务六大领域的应用价值与生态图景:
在停车领域,自动驾驶将终结“寻找车位”的世纪难题,形成停车统一规范,助力停车运营商提升资源利用率和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报告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国停车位总数约2亿至2.5亿个,而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车位总缺口超过8000万个。无人驾驶通过云端预约调度和自主代客泊车,可将用户从寻找车位的环节中完全解放出来。
在充电行业,最终实现自动充电,车辆可自主选择在电价低谷时前往最优充电站,逐步提升运营商运营效率;甚至在未来成为移动的储能单元,实现车与能源网络的动态平衡。截至2025年9月底,全国充电设施数量已达1806.3万个,相当于每5辆新能源汽车配备2个充电桩。
在车后服务领域,车辆可以自主预约并在非高峰时段前往服务网点,实现“无感”的保养与清洁;基于长期的驾驶习惯和车辆状态数据,为车主精准推荐保养项目、轮胎更换、漆面护理等增值服务。
在地产物业领域,无人驾驶可优化空间规划,优化基础设施设计与改造,构建“车-空间-人”协同的智慧地产物业新生态。
在保险领域,基于无人驾驶系统产生的全生命周期数据,风险评估将转变为基于机器驾驶算法的可靠性与运行环境,催生L3、L4全新的保险模型与产品,进一步为无人驾驶的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在地图服务生态,以车路云协同架构为基础,通过实时生成式地图、端云协同、海量数据闭环和多场景技术融合构建覆盖全出行场景的智能驾驶服务体验。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无人驾驶出行生态共建行动启动仪式,标志着产业链各方将围绕标准共设、数据共享与场景共创展开协作。
此次论坛的落幕,不仅为无人驾驶产业搭建了跨领域协同的交流平台,更以《无人驾驶出行生态2025》报告明确了应用方向、以共建行动凝聚了产业合力。随着政策、技术、服务、场景的深层次地融合,无人驾驶将加速从“技术试验”走向“规模化落地”,逐步重塑出行方式、优化城市治理,为智慧交通与数字化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闻热线电话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广告招商电话 行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