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对话|张亚勤院士:物联网是新一轮AI发展的基础底座

来源:乐鱼买球    发布时间:2025-11-05 02:02:02

  物联网和AI的关系,正从单向赋能走向双向赋能:物联网因AI而拥有灵魂,AI因物联网而拥有身体,二者共同构成了一个“感知-认知-行动”的完整智能体,正在开启万物智联的新纪元。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在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期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物联网是新一轮AI发展的基础底座,AIoT准确地描述了AI和IoT的融合。

  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更大的机会在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物联网”更应在应用端挖掘机会。

  《21世纪》:在人工智能重塑世界的今天,物联网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您怎么样看待当前物联网在AI发展浪潮中的重要性?

  张亚勤:人工智能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很重要的原因是有信息、物理、生物三大底座。信息底座来自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产生的大量数据;物理底座来自物联网多年发展、感知融合形成的物理世界数据;生物底座来自蛋白质、DNA。

  可以说,物联网是新一轮AI发展的基础底座,AIoT准确地描述了AI和IoT的融合。 包括边缘智能,就是把云端的智能部署到边缘端、IoT设备和终端,也是AI与物联网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一部分。

  张亚勤:今年以来,大模型技术推进较为显著,经历了从“预训练—推理—智能体”的深刻转型。其中在物理智能方面,物联网是发展机器人、无人驾驶、车联网的基础。

  在物理智能方向上,目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无人驾驶,无人驾驶再往下发展就是人形机器人,完全无人的无人驾驶安全程度比人类驾驶至少高10倍。

  我们走过PC、互联网、移动互动网、物联网,正在走向智能体互联网。人工智能正在从预训练的智能、前智能走向后智能,后智能主要是通过智能体实现的,这也离不开物联网的发展。

  《21世纪》:物联网追求物理世界的确定性,但AI在概率驱动下可能会产生幻觉。您认为在AI与物联网的融合过程中该怎么样平衡这一点?

  张亚勤:物联网的场景很多,在有些领域需要低延迟、精确性。而大模型本质上是基于统计概率原理构建的概率模型,有几率存在幻觉问题。

  随着科研的不断推进,AI会趋于成熟、准确。而当前,我们应该把概率模型和已知确定的模型、数据库、规则结合起来,在关键领域起到第一性原理的作用。

  《21世纪》:今年物博会的年度主线是“AI与物联网双向赋能”,对于无锡“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融合发展、双向赋能,您有怎样的建议?

  张亚勤:物联网在2015年走向主流,而无锡早在2009年就开始发展物联网,在产业、技术探索方面给全球都起到了好的示范作用。

  目前无锡的物联网基础很好,接下来也要利用人工智能的最新技术,包括智能体、具身智能、边缘计算。以边缘计算为例,可以把云端上万亿参数的模型,以十亿参数的规模放到IoT终端中,在规模更小的同时实现更少的延迟、更低的功耗、更高的效率、更轻巧的架构。

  就像互联网更大的机会在于应用端,对于人工智能而言,更大的机会也在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要比AI核心部分大两个数量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42岁男子整理母亲遗物,无意翻出20年前买的十几包黄金:涨7倍,1克净赚550元

  男子27年前倒卖1.2万克黄金被警方查获 个人买卖黄金不再构罪后,如今能追回吗?

  “嘎子哥”谢孟伟江苏常州演出因投诉较多被叫停,文旅局:等确认是否为“劣迹艺人”

  全运会:四川三人20+大胜湖北63分 胡金秋25+6周琦替补24+18